2015.04.25 ChallengeTaiwan & Tri.Asia 51.5km 賽後總結

這一場比賽是今年度第一場鐵人三項比賽,賽前計劃是把它當作練習賽來比,上半年度的目標比賽是三週後(5月16號)的花蓮洄瀾盃,所以在賽前只有減量一個禮拜,希望把巔峰留給目標比賽,這一場的目標就是安全完成就好。

【開賽前】
標鐵賽九點才出發,我跟國琳大概七點左右就到達會場,到轉換區準備等下比賽的東西;前一天晚上已經把補給品貼到腳踏車上了,在轉換區只是作簡單的擺設,把鞋子放好、把安全帽掛好,不到幾分鐘就完成了。距離比賽還有一個多小時,國琳的位置就在我旁邊,比了那麼多場鐵人賽,第一次可以在開賽前那麼休閒地坐在地上聊天,心情非常輕鬆。再吃過一點東西、上完廁所後,就跟國琳到比賽的路線跑了一段當作暖身,感受一下今天身體的狀況,感覺就跟平常訓練一樣,沒有特別好但也沒有失常,不過心裡面相信表現會不錯的。
八點四十分離開轉換區到出發地點,下水試游幾分鐘當暖身,剛下水感覺有點冷,但游起來就覺得還好了。距離開賽還有幾分鐘,回到岸上,靜待出發。

【游泳分段時間:31分31秒】
我跟國琳站在中間的位置一起出發,原本以為可以跟著她一起上岸,怎知道自己實力還是太差,出發不到一百公尺她就從人群中消失了。在我前方只有幾個人,但都己經拉開一段另離,四周沒有幾個人,而且速度都不太穩定;找不到跟游的對象,只好獨自按著自己的配速前進。游到折返點後,發現右手的比賽手帶掉了,心想可能之後會需要用到,只好回頭把它檢回來,再把它塞到手錶裡。就這樣一直維持自己一人獨游的狀態回到起點。
回來後才知道自己的成績,說實在有一點失望,自己從來沒有在開放水域游進30分內,這一次也不例外,而且還超出一分半。職業組的選手只要23分鐘就游完1900公尺了,我到底在幹嘛?雖然這個差距有點大,但我心中總是相信只要繼續朝對的方向走,這個差距會變得愈來愈少。

【自行車分段時間:1小時18分28秒】
在去程幾乎都處於逆風狀態,時速一直都維持在30km/h以下,又加上路線起起伏伏,實在是有夠煎熬。而我自己也騎得非常保守,可能是最近都甚少在戶外訓練,面對這種逆風實在有點不知所措,盯著手錶上的功率數,實在不知道該騎在甚麼區間才比較適合,很怕踩太用力會導致跑步失速,踩輕一點又怕發揮不到該有的實力。每個人生理條件都不同(高矮肥瘦、功率輸出等),選手都需要在實際經驗(訓練)中找出在不同地形中最適合自己的騎法,而這個是在訓練台上模擬不到的。在全程獨推的情況下,最後以1小時18分騎完40公里比賽路線。



【跑步分段時間:43分51秒】
回到轉換區後沒有很累,感覺比訓練時還要輕鬆,但並沒有急著加速,先把配速控制在4分20秒左右。沒想到狀況異常的好,雖然天氣愈來愈悶熱,但到6公里都還沒有想要停的感覺,心率穩定地在82-84%之間徘迴,配速仍能維持在4分30秒內。在過程中腦海裡一直想著國峰之在臉書上分享的一段話:
「跑步技術訓練其實是一種「損之又損的功夫」,把多餘的動作找出來,然後把它砍掉,砍到後來若能只剩下Pose→Fall→Pull,就能接近完美。」
跑步時不斷提醒著自己「損之又損」,把多餘的動作拿掉,專注在每一步的「Pose→Fall→Pull」;收緊需要收緊的部位,放鬆需要放鬆的部位,把力量放在最關鍵的動作上。最終以43分51秒完成10公里路跑,創下個人最佳的鐵人賽10公里路跑分段時間,同時也是所有標鐵選手中10公里路跑分段最快的選手;回到終點後才知道我是標鐵賽事第二位完成的選手,在我前面的是菁英選手吳冠融;很幸運地拿下標鐵距離的總排第二名跟M16-24歲組第一名。

拿下標鐵距離的總排第二名跟M16-24歲組第一名

官方成績:2小時37分11秒

最後附上:比賽紀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

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

步幅變大的秘訣:腳掌拉起的技巧

【自行車教室】自行車踩踏技術可以量化嗎?

【自行車訓練】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

如何有效提高無氧能力?認識 FRC 與 dFRC(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