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跑步效能」標籤的文章

跑步功率計量化跑步技術: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

圖片
在跑步功率計剛問世的時候,很多本身也有在接觸自行車功率計的跑者或鐵人,都會以為跑步功率只是多了一種測量跑步強度的工具而已,只要都在平路練跑,那配速好像就已經夠用了。 但其實測量強度只是跑步功率的其中一個功能,我認為最關鍵的應用是透過功率計去量化出我們的跑步技術好不好,也正是這篇文章想要談的 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簡稱「RE」) 。 在過去如果想要量化跑步技術,大概就只有透過觀察步頻、觸地時間等的數據去判斷,或是利用錄影的方式去分析跑姿,但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有缺點。首先,錄影可以看到動作的表象,你可以畫角度或計算動作時間,但問題是你只能分析畫面中的那幾步,你沒辦法知道他十公里、甚至全馬的過程中是不是都維持一致,或是在什麼時候因為疲勞或其他原因而出現變化。 至於目前進階的手錶配合心跳帶,雖然可以紀錄一段跑步中的技術數據,但問題是基於身高體重、跑步能力等因素的差異,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目前最適合的範圍,你不知道對這個人來說多高的步頻才適當、或是多短的觸地時間才算好,雖然可以分析的數據變多了,但到最後其實都只能憑感覺。 記錄你每一秒鐘的動作變化 跑步效能是跑步速度(m/s)與功率體重比(W/kg)的比值,單位為 kg/N(公斤/牛頓),這個數據由自行車功率訓練專家 Andrew R. Coggan 博士所提出,它可以幫助我們檢視在輸出的瓦數中,有多少能夠實際幫助身體前進。 如果說功率輸出是成本,那麼前進速度就是效益,有些跑者可以利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去達到相同的效益,另一些技術較差的跑者,則可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才能達到相當的效益。簡單來說,跑步效能愈好的跑者,可以用愈少的力氣跑出相同或更快的速度。 跑步效能就是在比較功率與速度的關係,計算公式並不複雜: 跑步效能 = 速度 ÷ 功率 但兩者要轉化成可比較的單位,因此要換算成: 跑步效能 = (公尺/秒) ÷ (瓦/公斤) 舉例,一位 65 公斤的跑者進行五公里計時測驗,成績剛好 20 分鐘,平均配速為 4:00/km,平均功率為 265W,因此可知: 平均速度:4.17m/s 平均功率體重比:4.08W/kg 所以,可以計算出這位跑者在這次測驗中的跑步效能為: 4.17m/s ÷ 4.08W/kg = 1.022k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