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車手在比賽時會看碼錶上的那些資訊?
相信很多有在練自行車的人都會好奇,現在碼錶上能夠提供那麼多數據,到底頂尖的環賽職業車手,他們在比賽時通常會看那些數據或資訊呢?他們會在比賽時根據功率或心率來監控強度嗎?還是會看一些更深入、更艱澀的數據幫助自己的表現發揮得更好? 圖片來源: RoadCyclingUK Youtube頻道 Global Cycling Network 最近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現場採訪,在某一站環義賽起跑前訪問這些車手「你在比賽時會看碼錶上的什麼資訊?」結果卻出乎意料的簡單。大部分車手並不是大家想像的會一直盯著功率、心率等比較高階數據,他們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距離」、「時間」跟「速度」,只有少數才會注意「功率」。其中「距離」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答案,原因是他們在比賽中其實會被車隊分派很多不同的任務,比如遞水、遞補給品、上前幫主將破風、發動突圍攻擊等,而這些任務都會用比賽距離來安排,例如「到100公里時要幫其他隊員遞水」、「剩40公里的時候要突圍」等等,所以他們在比賽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目前的騎乘距離,才能順利地完成所分配到任務。另外,「距離」也可以讓車手們知道現在已經騎了幾公里、還有幾公里才到終點等,好讓他們可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體力。 相反, 大部分職業車手其實並不會太在意功率或心率,因為他們經過十多年的訓練,對騎乘強度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早已經相當熟悉,他們根本不需要功率去告訴他目前強度有多高,或是要透過心率來告訴自己現在身體有多累。他們大多數只要憑感覺就能夠作出準確的判斷,例如「感覺還不錯!可以在最後3公里的爬坡拼拼看」、「腳有點痠了,應該沒辦法以這種強度撐到最後,還是放慢一點好了」、「今天狀況不太好,全程都待在主集團裡就好了」之類的判斷,所以功率跟心率對他們來說其實意義並不大。 那他們每個人的車上都有安裝功率計,但比賽時又不會看,那是裝好玩的嗎?當然不是,選手的職責是要用盡全力完成車隊的任務,至於這些數據紀錄的分析工作,全部都會交給隊上的運動生理專家、教練、戰術指導員等負責,這些數據對於之後作戰策略、任務分配、甚至是安排補給份量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資訊。而選手在比賽過後該做的就是要用盡所有方式「恢復」,像按摩、補充食物、睡覺等等,隔天才會有好的身體繼續比賽! 以下是完整的影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