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自己的跑步技術數據?

在舉辦跑步技術課程的時候,經常都會有學員來問我:「跑步技術數據要怎麼看?」「該怎麼分析自己的技術數據?」「觸地時間要多短少算好?」等等,對技術數據都相對好奇。

隨著跑步穿戴裝置的進步,我們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跑步技術數據變化,但目前透過Gamin手錶紀錄下來之後,在Garmin Connect上只能看到整筆紀錄的平均值,除非是穩定跑紀錄,不然其實意義並不大。

RunningQuotient是少數有針對跑步技術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的服務,透過長期累積下來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速度(配速區間)下的技術數據有什麼的變化,並提供不同期間的技術數據比較功能,幫助跑者或教練了解跑步技術的變化趨勢。

透過比較功能,可以了解自己在不同速度下,在不同期間的變化趨勢。

不過,大部分跑者對於跑步技術數據還沒有太熟悉,所以我製作了這部影片(點我到Youtube觀看),分享幾個主要跑步技術數據的定義,並說明該如何使用RunningQuotient去分析自己的技術數據。

 
如果對影片內容有興趣,歡迎訂閱RunningQuotient的頻道

步頻 (Cadence)
步頻是跑步的時候每分鐘腳步交替的頻率,所以腳步愈密,步頻就愈高。一般會建議在每分鐘180步以上,如果步頻太低的話會比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

觸地時間 (Stance time)
觸地時間是指單腳腳掌接觸地面的時間,腳黏在地面上愈久,觸地時間就愈長,所以跑步速愈快,觸地時間也會比較短,通常會落在150到300毫秒之間。在同樣的配速下,跑步技術比較好的跑者,他/她的觸地時間也會比較短。

騰空時間 (Flight time)
騰空時間是指身體停留在空中的時間,也就是測量雙腳都沒有支撐在地面的時間有多長,通常會落在50到150毫秒之間。同樣是視乎跑步速度跟技術而定,速度愈快或技術愈好的跑者,騰空時間通常也會愈長。

垂直振幅 (Vertical Oscilation)
垂直振幅是指身體重心垂直振動的高度,垂直振幅愈大,代表跑步時會浪費比較多的能量在上下跳動,而不是水平前進上,整體的跑步效率會比較差。所以技術好的跑者垂直振幅會比較低,會落在6到8公分之間,一般跑者可能會在8公分以上 。

觸地騰空比 (Ratio of Stance time to Flight time)
觸地騰空比是觸地時間跟騰空時間的比值,技術好的跑者他的觸地時間會比較短,同時騰空時間更長,所以觸地騰空比會希望是愈低愈好,一般會落在1到4之間,如果是1的話,代表觸地時間等於騰空時間,如果是2.5的話,代表觸地時間是騰空時間的2.5倍。

移動參數 (Vertical Ratio)
移動參數是垂直振幅跟步幅的比值,技術好的跑者能夠在垂直振幅較低的情況下跑出較大的步幅,所以移動參數我們會希望是愈低愈好,通常會落在3到10之間。數值變低代表你能夠以更小的垂直振幅跑出更大的步幅,力量是用在往前跑,而不是往上跳上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

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

【自行車訓練】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

步幅變大的秘訣:腳掌拉起的技巧

跑步功率計量化跑步技術: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

【自行車】「功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