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陸王〉的自勝者強哲學(有劇透)
在台北渣打馬前,我想要聊聊關於日劇〈陸王〉的感想。
〈陸王〉是講述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足袋生產廠家「小鉤屋」,為了挽救日漸低迷的業績,以及幫助長跑選手茂木裕人重回賽場,決心開發能調整跑姿的跑鞋「陸王」,二十人的團隊在投入新領域的過程中遇上重重難關,像缺乏資金、技術,甚至受到大企業的重重打擊,最終如願以償,「陸王」大賣,「小鉤屋」也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劇情我不想透露太多,但其中有三幕讓我印象最深刻。其一是小鉤屋社長宮澤紘一與競爭對手 Atlantis 營業部長小原賢治在紡織公司的對話。當時「陸王」經已研發成功,而且性能大幅勉離 Atlantis 當時的熱銷鞋款R11,但提供給小鉤屋鞋面布料的供應商 Tachibana Russell 同樣是小型企業,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Atlantis 為了擊沉小鉤屋,決定買斷 Tachibana Russell 的布料並使用在自家的 R11 上,小鉤屋在資金上根本無法競爭,這樣一來「陸王」就沒辨法再繼續生產了,同時 R11 的性能也將追上陸王。紡織廠裡二人相遇,面對這巨大又沉重的打擊,宮澤紘一對小原賢治說出以下這番話:
「我希望你們大公司不要只是為了一時之需,才來使用他們這麼優秀的技術,請好好地使用橘社長(布料公司的社長)優秀的技術,我們公司還沒有這個能力,但Atlantis的話一定可以,這才是身為大企業的責任!但我也不會放棄,我一定會找到比這裡更好的布料,再造出新的陸王!我們會造出不輸R11的、世界第一的跑鞋!」
也就是說,雖然宮澤已經無法使用 Tachibana Russell 的布料製造陸王,但仍然希望對手能夠好好利用這個技術,幫助更多的人(選手),同時自己也會更加努力,繼續投入這場競爭,請對手不要掉以輕心。
另一幕是茂木裕人的教練在田徑場上對已經走火入魔的茂木的一番訓話。劇中有兩名頂尖的長跑選手——茂木裕人跟毛塚直之,從大學箱根接力賽時期已經是對手,幾乎每一場比賽都會碰頭,雖然實力相當,但茂木卻相當在意對手的表現,尤其是在受傷過後更常常患得患失。當時兩位選手都正在準備同一場馬拉松,由於同屬 Atlantis 贊助的關係,茂木常接收到毛塚的訓練紀錄數據,或是對手又更進步、再破紀錄的消息,心情一直受到干擾,訓練時一心只想要打敗對手。
選手的一舉一動,教練都看在眼裡。茂木的教練看著茂木心中只想要打敗毛塚,被復仇衝昏頭腦,甚至為了參加馬拉松跟毛塚對決,不顧身體狀況盲目地增加訓練量,教練立即上前制止,並跟他說了這番話:
「毛塚毛塚毛塚......現在的你嬴不了毛塚的!他會遠遠的超過你,他是個天才。你因為受傷自暴自棄的期間,他一直都是被追趕的那個人,你懂那種壓力嗎?但就算是這樣,他還是一直跑在最前面,你正打算挑戰的,就是這樣的人,他已經和原來的毛塚不同了。」
「你到底是為了什麼在跑?是為了嬴過毛塚嗎?你的馬拉松的終點不應該在更遠的地方嗎?你首先該嬴的,是你自己!只有做到這點,你才能嬴過毛塚!」
最後一幕,是茂木跟毛塚在豐橋馬拉松上同場較量,互相帶領。但到了 30 公里補水站,毛塚失誤沒拿到水壺,被身處後方的茂木看到,茂木補給完畢後繼續手持水壺追上毛塚,並把水壺遞給毛塚,毛塚當然也接過水壺,最後雙方皆順利完成比賽(細節就不提太多了)。
之所以會印象深刻,是因為這三幕都跟「競爭」、「自勝者強」的主題有密切關係,而且也跟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比賽,從心開始》的核心思想互相照應:競賽的意義,在於跟強大的競爭對手共同在比賽過程中探索各自的極限,一起變強。也就是說,如果同場沒有實力相當的對手,或是大家都只是為了勝出,沒有要使出渾身解數,那麼這場比賽就會失去意義。其中一個段落我讀了很多遍,好想要分享給大家:
我開始舉例說明,衝浪是一種休閒活動,不涉及仕何競爭性。爸爸思考後問我:「衝浪者不是在和海浪比賽嗎?他們不是要避開強浪的力道,並且探索它的弱點嗎?」
我回答:「沒錯,但他們沒和任何人競爭,也沒有要打敗任何人。」
「不,他們嘗試一邊衝浪,一邊返回海灘,不是嗎?」
「是,但衝浪者的重點是,騎乘在浪中,也許與它合而為一。」但我突然想到一點。爸爸說的沒錯。衝浪者的確是想把海浪帶回海灘,但他會在海中等待他認為自己能處理,而且更巨大的浪。如果他只想「和海浪玩玩」,他可以選擇一個中型的浪就好了。為什麼衝浪者要等待更巨大的浪呢?答案很簡單,而且也揭開了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比賽的真實本質。衝浪者等候巨浪,因為他重視巨浪帶來的挑戰。他重視浪潮在他身邊激起的阻礙。他要突破一切障礙,凌駕著浪潮返回海灘。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些阻礙、浪的規模和翻騰的力量,都需要衝浪者竭盡全力去克服。唯有面對巨浪,他才需要用盡所有技巧、勇氣,以及全神貫注;唯有在這樣境況下,他才能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就在這一刻,他往往能發揮最顛峰的技巧。換句話說,衝浪者面對越具挑戰性的障礙,就越有機會探索並拓展自己真正的潛能。這份潛能也許一直都存在於他的體內,但唯有透過行動展現,否則將永遠都是潛藏的秘密。而障礙是自我探索過程中的必要因素。請注意,這個例子裡的衝浪者沒有表明他要證明自我、炫耀技巧,或告訴全世界自己有多偉大,而只是在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他直接且切身體驗自己的資源,因此增進了自我認識。
透過這個例子,我更清楚了解到勝利的真正意義。勝利就是克服困難而達成一個目標。但是勝利的意義充其量只等於其所達成目標的價值。比起達成目標本身,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克服困難的經驗,可能更有價值。這個努力的過程,絕對比勝利本身令人收穫更多。
一旦人們肯定了難以克服的困難有多麼寶貴,那麼人們熱衷運動比賽的原因,以及可以從中獲得的效益,就不言而喻了。打網球時,是誰讓球員面對挑戰,並引領你發揮技能極限的呢?當然尺你的對手!你的對手是朋友,還是敵人?他是朋友,因為他竭盡所能,為你鋪設困難的道路。唯有扮演好你敵人的角色,他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和你比賽,其實是和你合作!沒有人會想要呆站在球場上,等候巨浪的到來。在這樣的比賽中,你的對手有責任盡可能為你打造最大的難題,就如同你也要這樣對他一樣。唯有這樣做,彼此才能給予對方機會,探索自己能到達怎樣的顛峰。
因此,我作出了發人深省的結論:真正的比賽就是真正的合作。球員費盡全力打敗對方,但在比賽當中,我們打敗的並非對方,而單純只是克服他所設下的障礙。真實的比賽中,沒有人是輸家。雙方都因努力克服對方設下的障礙而受惠。就如同兩頭公牛彼此用角頂著對方,雙方因此更能茁壯,並參與到對方的成長過程中。
—摘自《比賽,從心開始》,第215~217頁。
唯有遇到更強的對手、更殘酷的挑戰,我們才有可能找到那個前所未見的、更強的自己。就像「陸王」的鞋面布料因競爭對手的介入而無法繼續使用,官澤社長的確徹底輸掉了這場「布料之爭」,但他仍然希望對手能夠好好利用這場勝利,製造出更好的產品,準備迎接挑戰,因為官澤知道,下一次他一定會做出更好的「陸王」,為市場帶來更激烈的競爭。
最後一幕茂木遞水給毛塚的舉動也許更能突顯出這個主題。茂木跟毛塚在這場比賽的實力與狀況相當,如果茂木一心只是想要嬴得比賽,絕對會因為毛塚沒拿到水而高興,不可能向對手伸出援手。但茂木深知競爭的意義在於突破自己的極限,唯有跟同樣強大的對手一起完成最後的賽段,才有機會充分激發出自己的潛力,因此決定幫助毛塚,一起並肩探索那個未知的極限;此時此刻,誰勝誰負已經不再重要。
====================
〈陸王〉是講述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足袋生產廠家「小鉤屋」,為了挽救日漸低迷的業績,以及幫助長跑選手茂木裕人重回賽場,決心開發能調整跑姿的跑鞋「陸王」,二十人的團隊在投入新領域的過程中遇上重重難關,像缺乏資金、技術,甚至受到大企業的重重打擊,最終如願以償,「陸王」大賣,「小鉤屋」也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小鉤屋」社長宮澤紘一(中)手拿著自行研發的跑鞋「陸王」 |
劇情我不想透露太多,但其中有三幕讓我印象最深刻。其一是小鉤屋社長宮澤紘一與競爭對手 Atlantis 營業部長小原賢治在紡織公司的對話。當時「陸王」經已研發成功,而且性能大幅勉離 Atlantis 當時的熱銷鞋款R11,但提供給小鉤屋鞋面布料的供應商 Tachibana Russell 同樣是小型企業,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Atlantis 為了擊沉小鉤屋,決定買斷 Tachibana Russell 的布料並使用在自家的 R11 上,小鉤屋在資金上根本無法競爭,這樣一來「陸王」就沒辨法再繼續生產了,同時 R11 的性能也將追上陸王。紡織廠裡二人相遇,面對這巨大又沉重的打擊,宮澤紘一對小原賢治說出以下這番話:
「我希望你們大公司不要只是為了一時之需,才來使用他們這麼優秀的技術,請好好地使用橘社長(布料公司的社長)優秀的技術,我們公司還沒有這個能力,但Atlantis的話一定可以,這才是身為大企業的責任!但我也不會放棄,我一定會找到比這裡更好的布料,再造出新的陸王!我們會造出不輸R11的、世界第一的跑鞋!」
也就是說,雖然宮澤已經無法使用 Tachibana Russell 的布料製造陸王,但仍然希望對手能夠好好利用這個技術,幫助更多的人(選手),同時自己也會更加努力,繼續投入這場競爭,請對手不要掉以輕心。
劇中的長跑好手茂木裕人 |
另一幕是茂木裕人的教練在田徑場上對已經走火入魔的茂木的一番訓話。劇中有兩名頂尖的長跑選手——茂木裕人跟毛塚直之,從大學箱根接力賽時期已經是對手,幾乎每一場比賽都會碰頭,雖然實力相當,但茂木卻相當在意對手的表現,尤其是在受傷過後更常常患得患失。當時兩位選手都正在準備同一場馬拉松,由於同屬 Atlantis 贊助的關係,茂木常接收到毛塚的訓練紀錄數據,或是對手又更進步、再破紀錄的消息,心情一直受到干擾,訓練時一心只想要打敗對手。
茂木裕人(左)跟毛塚直之(右) |
選手的一舉一動,教練都看在眼裡。茂木的教練看著茂木心中只想要打敗毛塚,被復仇衝昏頭腦,甚至為了參加馬拉松跟毛塚對決,不顧身體狀況盲目地增加訓練量,教練立即上前制止,並跟他說了這番話:
「毛塚毛塚毛塚......現在的你嬴不了毛塚的!他會遠遠的超過你,他是個天才。你因為受傷自暴自棄的期間,他一直都是被追趕的那個人,你懂那種壓力嗎?但就算是這樣,他還是一直跑在最前面,你正打算挑戰的,就是這樣的人,他已經和原來的毛塚不同了。」
「你到底是為了什麼在跑?是為了嬴過毛塚嗎?你的馬拉松的終點不應該在更遠的地方嗎?你首先該嬴的,是你自己!只有做到這點,你才能嬴過毛塚!」
最後一幕,是茂木跟毛塚在豐橋馬拉松上同場較量,互相帶領。但到了 30 公里補水站,毛塚失誤沒拿到水壺,被身處後方的茂木看到,茂木補給完畢後繼續手持水壺追上毛塚,並把水壺遞給毛塚,毛塚當然也接過水壺,最後雙方皆順利完成比賽(細節就不提太多了)。
之所以會印象深刻,是因為這三幕都跟「競爭」、「自勝者強」的主題有密切關係,而且也跟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比賽,從心開始》的核心思想互相照應:競賽的意義,在於跟強大的競爭對手共同在比賽過程中探索各自的極限,一起變強。也就是說,如果同場沒有實力相當的對手,或是大家都只是為了勝出,沒有要使出渾身解數,那麼這場比賽就會失去意義。其中一個段落我讀了很多遍,好想要分享給大家:
《比賽,從心開始》(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The Classic Guide to the Mental Side of Peak Performance),提摩西‧高威(W. Timothy Gallwey)著 |
勝利的真諦
某天我和父親討論勝利的意義,並在過程中找到箇中真諦。就如之前所說,他引導我走進比賽的領域,而且他認為自己無論在賽場或商場上,都熱衷於比賽。過去我們曾熱烈爭論過比賽這個議題,而我認為它不健康,只會將人醜陋的一面暴露出來。但這次對話更把爭論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我開始舉例說明,衝浪是一種休閒活動,不涉及仕何競爭性。爸爸思考後問我:「衝浪者不是在和海浪比賽嗎?他們不是要避開強浪的力道,並且探索它的弱點嗎?」
我回答:「沒錯,但他們沒和任何人競爭,也沒有要打敗任何人。」
「不,他們嘗試一邊衝浪,一邊返回海灘,不是嗎?」
「是,但衝浪者的重點是,騎乘在浪中,也許與它合而為一。」但我突然想到一點。爸爸說的沒錯。衝浪者的確是想把海浪帶回海灘,但他會在海中等待他認為自己能處理,而且更巨大的浪。如果他只想「和海浪玩玩」,他可以選擇一個中型的浪就好了。為什麼衝浪者要等待更巨大的浪呢?答案很簡單,而且也揭開了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比賽的真實本質。衝浪者等候巨浪,因為他重視巨浪帶來的挑戰。他重視浪潮在他身邊激起的阻礙。他要突破一切障礙,凌駕著浪潮返回海灘。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些阻礙、浪的規模和翻騰的力量,都需要衝浪者竭盡全力去克服。唯有面對巨浪,他才需要用盡所有技巧、勇氣,以及全神貫注;唯有在這樣境況下,他才能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就在這一刻,他往往能發揮最顛峰的技巧。換句話說,衝浪者面對越具挑戰性的障礙,就越有機會探索並拓展自己真正的潛能。這份潛能也許一直都存在於他的體內,但唯有透過行動展現,否則將永遠都是潛藏的秘密。而障礙是自我探索過程中的必要因素。請注意,這個例子裡的衝浪者沒有表明他要證明自我、炫耀技巧,或告訴全世界自己有多偉大,而只是在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他直接且切身體驗自己的資源,因此增進了自我認識。
透過這個例子,我更清楚了解到勝利的真正意義。勝利就是克服困難而達成一個目標。但是勝利的意義充其量只等於其所達成目標的價值。比起達成目標本身,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克服困難的經驗,可能更有價值。這個努力的過程,絕對比勝利本身令人收穫更多。
一旦人們肯定了難以克服的困難有多麼寶貴,那麼人們熱衷運動比賽的原因,以及可以從中獲得的效益,就不言而喻了。打網球時,是誰讓球員面對挑戰,並引領你發揮技能極限的呢?當然尺你的對手!你的對手是朋友,還是敵人?他是朋友,因為他竭盡所能,為你鋪設困難的道路。唯有扮演好你敵人的角色,他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和你比賽,其實是和你合作!沒有人會想要呆站在球場上,等候巨浪的到來。在這樣的比賽中,你的對手有責任盡可能為你打造最大的難題,就如同你也要這樣對他一樣。唯有這樣做,彼此才能給予對方機會,探索自己能到達怎樣的顛峰。
因此,我作出了發人深省的結論:真正的比賽就是真正的合作。球員費盡全力打敗對方,但在比賽當中,我們打敗的並非對方,而單純只是克服他所設下的障礙。真實的比賽中,沒有人是輸家。雙方都因努力克服對方設下的障礙而受惠。就如同兩頭公牛彼此用角頂著對方,雙方因此更能茁壯,並參與到對方的成長過程中。
—摘自《比賽,從心開始》,第215~217頁。
競爭,是為了...
無論是賽場上選手之間的競賽,或是企業跟企業間的競爭,如果只是單純為了追求勝利、避免失敗,那麼競爭就會失去意義。競爭,應該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更強的自己,與此同時,對手也會跟著一起變強,一起進步。唯有遇到更強的對手、更殘酷的挑戰,我們才有可能找到那個前所未見的、更強的自己。就像「陸王」的鞋面布料因競爭對手的介入而無法繼續使用,官澤社長的確徹底輸掉了這場「布料之爭」,但他仍然希望對手能夠好好利用這場勝利,製造出更好的產品,準備迎接挑戰,因為官澤知道,下一次他一定會做出更好的「陸王」,為市場帶來更激烈的競爭。
最後一幕茂木遞水給毛塚的舉動也許更能突顯出這個主題。茂木跟毛塚在這場比賽的實力與狀況相當,如果茂木一心只是想要嬴得比賽,絕對會因為毛塚沒拿到水而高興,不可能向對手伸出援手。但茂木深知競爭的意義在於突破自己的極限,唯有跟同樣強大的對手一起完成最後的賽段,才有機會充分激發出自己的潛力,因此決定幫助毛塚,一起並肩探索那個未知的極限;此時此刻,誰勝誰負已經不再重要。
非常喜歡的一幕,兩位跑者在外人眼中是敵人,但他們心中知道對方是真正能幫助自己成長的好朋友,一起對著那未知的極限微笑、奔跑。 |
====================
劇照來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