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功率很重要,但速度更是關鍵

自從功率計誕生之後,自行車的訓練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已往只能憑經驗、速度、心率或爬升高度等去訓練,到現在可以直接看到每一秒鐘的踩踏功率(用力程度)有多高,因此可以更精準地監控騎乘強度,對於訓練壓力的計算以及訓練計畫的安排都起了非常大的幫助。

我已經寫過好幾篇文章說明功率訓練有多重要了,可以到以下文章回顧: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雖然在訓練當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地「提升特定時間內所能輸出的瓦特數」,能夠輸出的瓦特數愈高,除了代表體能愈好之外,「理論上」也代表騎乘的速度會更快;畢竟比賽比的並不是誰的功率輸出比較高,而是誰比較快到達終點。


之所以會強調「理論上」,是因為並不是每個人在瓦特數提升之後就一定會騎得更快,因為他/她有可能是採用風阻比較大的身體姿勢來增加功率輸出,所以儘管瓦特數變高了,但速度並沒有因此而變快。

這對於主要在平地進行的個人計時賽、鐵人三項等選手非常重要,而對於主要以爬坡比賽為主的選手而言則相對沒那麼重要。因為在平地前進時,最主要的阻力就是迎面而來的風阻,其中騎士本身的身體姿勢所佔的比例最高;所以我們會看到選手在平地巡航時,身體都會盡可能地壓低(軀幹與地面水平),讓阻力降到最低,在相同功率輸出下速度會更快,或是在相同速度下更加省力。

我們可以透過以往的訓練及比賽紀錄,簡單檢查自己在功率輸出增加的情況下,速度有沒有同步變快。


上圖是一名長距離鐵人三項選手在 TrainingPeaks 上的歷史統計圖表,顯示資料是從去年 11 月到目前為止的功率數據,分別是每一個月的 5 秒、1 分鐘、5 分鐘、20 分鐘及 60 分鐘的最大平均功率,其中在今年 3 月以前為冬訓期,3 月正式展開今年的賽季,每個月至少有一場比賽(比賽中由於游泳落後的關係,自行車項目他都是獨自完成,沒有輪車)。假如把這八個月拆成一半,11 月至 2 月為一組,3 月到 6 月為一組,分別計算其 20 分鐘與 60 分鐘的平均值:
  • 11 月至 2 月的 20 分鐘最大平均功率平均值:214.5W
  • 3 月到 6 月的20分鐘最大平均功率平均值:251.5W
  • 11 月至 2 月的 60 分鐘最大平均功率平均值:190.3W
  • 3 月到 6 月的 60 分鐘最大平均功率平均值:219W
數據會說話,這半年來的進步幅度相當明顯;但我想知道的是他有沒有因為功率提升而變得更快,所以我再把這段時間內每個月的歷史最高平均速度列出來:


同樣地,我將這八個月拆成一半,可以知道:
  • 11 月至 2 月的 20 分鐘最大平均速度平均值:36.9kph
  • 3 月到 6 月的 20 分鐘最大平均速度平均值:40.8kph
  • 11 月至 2 月的 60 分鐘最大平均速度平均值:33.7kph
  • 3 月到 6 月的 60 分鐘最大平均速度平均值:37.3kph
這樣我可以很清楚知道,20 分鐘的平均功率從冬訓期的 214.5W,進步到賽季期的 251.5W,平均速度則從 36.9kph 提升到 40.8kph!至於 60 分鐘的平均功率也從 190.3W 進步到 219W,平均速度則從 33.7kph 提升到 37.3kph,所以可以確定他在功率輸出進步的同時,騎乘速度也有變快,是真正的、對比賽有直接幫助的進步!

當然,以上只是非常粗略的分析,騎乘速度本身會受到很多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風向、地形等;在上述例子中平均速度的進步幅度如此大,有可能是因為他在冬訓期主要在訓練台訓練,GPS 速度的數據相對較少,影響到整體資料的準確度。不過這篇文章主要想說明的是,千萬不要忽略功率以外的數據,對於競賽而言,速度依然是相當重要的參考數據,因為決定名次的是速度的快慢,而不是功率的高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

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

【自行車訓練】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

步幅變大的秘訣:腳掌拉起的技巧

跑步功率計量化跑步技術: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

【自行車】「功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