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冬山河鐵人兩項全國錦標賽—賽後回顧
距離:跑5公里+騎20公里+跑5公里(實際測量:4.5公里+18.2公里+4.3公里) 成績:1小時05分22秒,M20組第1名 官方分段成績 這次比賽的準備時間其實並沒有很長,大概只有賽前兩、三週是有針對性的訓練,不過由於這幾年來收集了大量的數據,所以我可以很清楚掌握到自己目前的體能狀況在哪裡。根據WKO4的分析,我最近的CTL(體能指數)大概在55~60之間,賽前一週提高到64~65,但距離自己巔峰的88還有一大段距離,代表我的體能其實並不在最佳水平(進北市大運科所後訓練時數大減)。 但既然已經報名比賽,就應該要盡量做足準備,對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且看到分組名單的競爭比去年提升不少,所以也不敢鬆懈,大概在10月底開始認真投入訓練。距離比賽還有三週,所以進行了兩週高訓練量,最後一週減量放鬆,這三週的週總訓練時數分別為:9小時49分、11小時25分、3小時10分。 最近90天的體能狀況圖表,賽前兩週臨急抱佛腳安排訓練,賽前一週減量,比賽當天的TSB(狀況指數)調整到7.3,是非常適合比賽的狀況。 賽前三週的訓練時數與距離 訓練安排 在進入北市大運科所之後,雖然訓練時間變少了,但平常還是有維持跑步跟肌力訓練,也有很多機會帶學員進行跑步技術訓練,所以跑步能力並沒有衰退太多。但來到台北後實在不太適應路況,平常下午也沒辨法跟鐵人隊團練,所以騎量變得很少;賽前兩週才開始安排一週兩次到中社路,進行5~6趟3分鐘的高強度間歇(FTP的110~120%,間休3分鐘),雖然自行車有氧能力變差,但因為前陣子執行過好幾週的最大肌力訓練,所以無氧能力也很快就回到接近過去最佳的水平。 賽前一週的中社路間歇 因為冬山河二鐵的自行車路線是繞圈的賽道,所以比賽前也有進行類似的訓練,在穩定輸出之間進行一些短衝刺練習(FTP的150~200%),模擬比賽時過彎加速的情況。 至於跑步方面,由於比賽只有4公里左右,強度一定會很高,所以賽前兩週同樣安排高強度間歇(I強度跑1公里,重覆5趟,間休3分鐘),另外也安排1~2次約30分鐘的節奏跑,提升高端的有氧耐力。 每次跑步訓練後都會使用 RunningQuotient 回顧訓練,除了檢視體能訓練的狀況外,我更加重視跑步技術的進步。下圖是賽前一週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