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1 開放水域裝置測試:要戴在頭上還是戴在手上?

昨天跟國峰討論到在開放水域的問題,對一般人來說在室外游泳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沒辦法得知到底游了多遠。就算戴上最高階的三鐵錶,GPS裝置只要放在水裡面,就無法接收到GPS訊號,也就等於沒辦法測量出準確的距離。

知道「划距」才能比較
我們想要準確測量距離的目的在於想要找出每一下划手的「划距」,如此才能跟游泳池的訓練紀錄作出對比。一般來說在開放水域游泳時因為會受到波浪、水流、水中定位等影響,選手都需要加快划頻才能維持住前進的慣性,所以划距都會比在游泳池的低,也就是划一下手身體所前進的距離會比較短。假如一名選手在游泳池的划距是1公尺,到開放水域降低到0.7公尺,經過持續的開放水域訓練後,游泳池的划距不變,但在戶外的划距提升到0.8公尺的話,那麼可以預期他在鐵人比賽會比之前有更好的表現。

最近在《Swim Smooth》的「開放水域」這一章看到裡面提到有一名選手,他在鐵人比賽時會把Garmin 310XT夾在泳帽裡,用來測量比賽的游泳距離。這時候我想到由於大部分時間手錶都外露在空氣當中,不怕被水干擾到GPS訊號,所以測量出來的距離應該會比一般戴在手上來得準。如果我把920XT夾在泳帽裡面去游泳,也許就能解決上面的問題了吧?

於是我跟國峰今天就馬上行動,一起出發到鯉魚潭進行實驗:我把920XT拆出來戴在頭上,而國峰一樣把它戴在手腕上,一起下水游一趟400公尺,再看誰的軌跡比較合乎現實。

不過到鯉魚潭準備要下水前,國峰突然想到「如果把920XT夾在頭上,不就量不到划手數?」那一瞬間放棄下水的念頭也突然從我面前飄過,因為如果量不到準確的划手數的話,那不就等於划距也算不出來,算不出划距那就一樣沒辦法跟室內的數據比較啊!不過既然都來到這了,不下水好像又太浪費了,來看看我的假設是否成立也好啊,所以我們在岸邊換好衣服後還是下水了。


我預先把920XT設定好當游到200公尺時會發出震動提醒,然後再沿路拆返回去應該就會剛好是400公尺。出發後先繞過其中一顆浮球,但距離還沒到,所以轉右繼續游,直到震動再拆返,由於沿途都有浮球作記認,所以拆返時還蠻有信心是跟去程在同一個路徑上的。終於回到起點,拿出手錶一看,我所測量的距離是409公尺,但居然花了快10分鐘的時間,當下就覺得「不可能!不可能只游到這個配速!」而國峰戴在手上的920卻量到619公尺,兩者之間相差了兩百公尺多一點,當下也不知道出了甚麼問題,只好回去上傳數據檢查。

以下是今天在鯉魚潭游泳的路徑:
我測量出來的軌跡:https://connect.garmin.com/modern/activity/761447935

問題馬上就看出來了。我出發跟結束的點居然都是在水中?這樣距離當然不會準啊!我跟國峰明明都是站在岸邊出發的啊!雖然出發後的軌跡已經很乎合真實的路徑,但就是不明白為甚麼出發跟結束會在那個位置。另外,划手次數跟划頻也很神奇地被測量出來,雖然不知道可信性有多高,但自我感覺是被低估了,平常在游泳池的划頻大概是在24-27spm之間,但今天我的頻划有刻意加快一點,估計會超過30spm以上,但紀錄平均下來卻只有26spm,幾乎可以確定在紀錄中的兩個數據「只供參考」。
再看看國峰的軌跡,是典型「GPS被干擾的軌跡」,由於裝置在手腕上,在水中裝置是收不到GPS訊號的,只有在划手動作的恢復階段才會露出水面,也就是這時候才能接收到GPS訊號,所以最後顯示出來的軌跡通常都會像上圖這樣,突然飄到很遠的地方,然後又突然回到真實的位置上,導致距離常常會比實際上的多。

所以今天實驗的結論是:把裝置戴在頭上的確會比戴在手上更有可能量出比較準確的軌跡,但開始跟結束的點還是無解,也許之後要再多測試幾次會比較清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

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

步幅變大的秘訣:腳掌拉起的技巧

【自行車教室】自行車踩踏技術可以量化嗎?

【自行車訓練】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

如何有效提高無氧能力?認識 FRC 與 dFRC(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