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IRONMAN Austria - 我的歐洲 Sub-10 之旅

緣起


去年底在規劃今年賽事的時候,我其實只有設定三月普悠瑪超鐵賽為 A 級賽事,畢竟一年好好準備一、兩場 226km 就夠累了。誰知道 IRONMAN 的 AWA(All World Athlete)在今年更改了貼紙及泳帽的派發方式,由以往會直接寄到你家,改成你必須得再報名一場比賽才能領到。



今年我可是第一次成為 AWA 的金標選手(分齡組前 2%),當然是很想要拿回來紀念啊!可惜今年台灣沒有 IRONMAN 賽事,所以只好到官網看看到哪裡比賽好了...


就是這封信,開啟了我們的歐洲之旅。



看了好幾場離台灣比較近的地方,比如菲律濱、澳洲等,不是機票很貴(跟去歐洲差不多),就是那個地方也沒有很想去。跟老婆討論後,她是先傻眼、後接受,然後說既然都要出國比賽了,那乾脆順便旅遊吧!所以開始越看越遠,看看美國的賽事,也看看歐洲有哪些選擇。最後就在奧地利跟德國之間,選擇了風景跟游泳賽道都比較漂亮的奧地利-克拉根福(Klagenfurt)!


歐洲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很想要去的地方,不管是旅遊還是比賽,因為這裡可說是鐵人三項最盛行、競技表現最出色的國度,我很想去親身體驗看看這裡的文化跟氛圍,跟亞洲地區的差異有多大。


比賽期間都住在韋爾特湖旁的民宿,晚上九點左右才日落。


訓練與準備


3 月 18 日在普悠瑪超鐵以 9 小時 33 分完成後,身體經歷了史無前例的痠痛跟疲勞,幾乎休息了四、五天才回到比較能運動的狀態,然後四月初又因為要回澳門更換證件,只能保持有一搭沒一搭的運動,一直到四月中才開始正式為 IRONMAN 奧地利準備。

除了體能還沒有得到完全恢復外,心理上其實也有點抗拒訓練,因為從去年 Kona 回來後 11 月就開始為普悠瑪超鐵做訓練,到四月時已經連續練了快半年時間,眼看還要再做兩個月的 IRONMAN 訓練,感覺真的很漫長。

平常訓練沒有拍照習慣,這張老婆從家裡偷拍湊合用一下。


可能是因為訓練量都比較保守,到四月底的時候終於感受到狀態有所回升,游、騎、跑三項的訓練表現都回到了自己比較巔峰的水平,總算對奧地利的比賽開始有一點信心了。5 月初就近參加了新北微風運河的 113km 超鐵賽,作為長距離以及三項轉換訓練,以總成績 4 小時 26 分完成,也算是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信心。


出發!


我們選擇從台北直飛維也納的航班,飛行時間將近 13 小時,但因為是台北時間將近凌晨 12 點起飛,剛好是睡覺時間,在機上有休息到,然後到當地是早上 7 點左右,所以並不會覺得太漫長太難受。


橫跨了半個地球來到了奧地利。



到維也納後馬上到租車的地方,把我們的所有行李跟腳踏車全部塞進去(超級剛好),用過餐後就直接開去比賽的地點-克拉根福的韋爾特湖(Wörthersee)。從維也納出發大約 4 小時車程,大部分都開在高速公路上,雖然大多只有雙線道,但因為車並不多,而且大家都很守規矩開在外車道,只有要超車時才到內車道,超越後再切回去,所以整個過程都很順,不太會有雙車道都被慢車塞住的情況。


非常剛好的空間。


剛到的這兩天,天氣都非常舒服!下午氣溫在 20~22 度左右,濕度不超過 60%,在這裡騎車跑步都不會滿身大汗,因為汗很快就會散發掉,很乾爽。路不熟的關係,賽前兩天我都是在韋爾特湖邊騎車,這段路也是比賽會經過的其中一段。沿路都會看到很多選手以及來旅遊騎車的遊客,而汽車都會對騎士很禮讓,不會急著超車,更不會離你很近超過去,通常都是確認對向無來車後才會開到對向車道進行超越,離騎士都會保持 1 公尺以上的距離,所以在這不管是訓練或騎車通勤其實都很安全。



騎在韋爾特湖邊。


就是為了這些東西來到奧地利。


比賽日


篇幅關係,賽前報到跟寄車那些就略過了,直接進入比賽!


賽前天氣預報早上還在 20 度以下,但到了下午可能會經歷 28 度以上的高溫;水溫 22 度,達到穿防寒衣的條件,看到幾乎所有選手都有穿上。


我這種比較晚才學游泳的都比較喜歡有提供熱身游/區域的比賽,能夠先慢游一下再出發比賽,整體感覺會好很多。


轉換袋掛了好幾排,AWA選手的好處就是放在最前面第一排很好認,很快就找到自己的袋子。



這次賽前一天自己還在手機上列好所有要準備的東西清單,早上 5:00 就到達轉換區準備,整個過程都很順利,6:15 準時抵達游泳出發點。這場還有規劃暖身區,可以讓選手先在賽道旁做一些慢游熱身,我穿上防寒衣後也下水游了幾分鐘,到目前為止都很順利。


還不知道待會有多狼狽的自信臉。



6:30 職業選手先出發,代表我們也要準備移動到出發點準備了,我也信心滿滿跟老婆道別,開始往人群裡擠。突然間,我看到其他選手腳上都綁著計時晶片,而我腳上什麼都沒有......不!!!是我完全忘記戴晶片這件事!大事不妙,馬上快跑衝往寄物區找到自己的背包,看看晶片塞到哪裡去,這一段心率保守估計達到 150bpm 以上,還好前一天晚上早就把晶片放包裡,立馬把它綁好在腳踝上,再立刻衝往出發區。


此時選手比剛剛多很多,已經擠不去原來的位置了,只好在後面慢慢等待出發;游泳採 Rolling 出發,分齡組選手從 6:40 開始,每 4 秒放行 4 位選手,輪到我下水時已經是 7 點整。還好這次有驚無險,如果等到游出去之後才想起沒戴晶片,那真是刻骨銘心的痛啊!


【游泳 3.8 公里】


游泳賽道整體來說並不難,游在韋爾特湖裡面,水算乾淨沒什麼味道,但能見度有點差,在水裡其實看不到什麼東西。其中最後的 1000m 會游經一條小運河,兩旁會站滿觀眾是一大特色,也是其中一個吸引我來這場的點。


真的就是這麼多人,非常熱鬧!



整個過程還算順利,偶爾看一下手錶發現配速比平常快不少,可能是防寒衣的浮力加成,也可能是整路都有不同選手在我前方破水的關係吧,體感跟速度完全對不起來。最終只花了 1 小時 08 分 31 秒就上岸,這比 3 月在活水湖的 1 小時 11 分還要快不少(也有穿防寒衣),心裡是蠻高興的,沒想到這麼快 3.8 公里就可以游進 1 小時 10 分內了!



神攝手老婆



上岸後要通過將近 1 公里的轉換區(在對面的阿爾彭-阿德里亞大學裡面),沿路已經站滿加油團,身旁也有很多選手一起跑;我的游泳成績放在全場兩千多名選手裡面只能排在 588 位,意思是這場有將近 600 人都能夠以 1:46/100m 或更快的配速游完 3.8 公里,歐洲的水平就是這麼高!




【騎車 180 公里】

這場自行車賽道爬升官方數據是 1490m,雖然沒有長爬坡,但 2 公里內的陡坡有不少(官方海拔圖看不出來),加上會經過一些石板路以及多彎的下坡山路,整體來說並不算是一條快速賽道。


剛出轉換區,人還是很多。


沿路風景真的很美,非常有歐洲特色。


再來一張大會的空拍照。



之前在看往年比賽影片的時候看到石板路,漂亮是漂亮,但對騎三鐵車的選手來說並不是件快樂的事。賽前我把胎壓只打到 65psi(28mm胎寬),而實際經過的時候還是震到不行,平路時速只能騎到 25km/h 左右,還要不時摸一下水壺有沒有被震掉。還有一段印象深刻的是在經過一條蠻長的陡下坡,路況爛到不行,跟石板路的感覺差不多吧,而且不時按著煞車時速還是會來到 50km/h 以上,車會不斷彈跳,下到底再來個急彎,真的蠻考驗膽量跟技巧,好險整趟下來我都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石板路遠遠看好像還算平整,但實際騎上去還是很抖。


這張是被老婆嚇到,因為沒想到她會出現在這裡(離出發點有段距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大會有提供接駁車服務,讓加油團可以到定點幫選手加油跟拍照,好讚!



再來說說我欣賞的部分,就是整個 180 公里雖然大多是在郊區跟山路,但也會經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商店、住家、餐廳等等,幾乎所有這些地方都會有人來為選手加油打氣,不分男女老幼全都站/坐在路邊激情吶喊,氛圍跟 Kona 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選手騎在路上完全可以感受到當地人是多麼支持這場賽事或鐵人三項這項運動。每一次經過看到有小孩大喊或伸手,我幾乎都會回應跟他擊掌,希望他們會一直喜愛這項運動下去!


不誇張,就是有這麼多人!



最終花了 5 小時 13 分 11 秒完成自行車賽段,總排名 211 位,算是正常發揮,事後看這時候已經從分組 97 名追到 51 名。前半程體感都很輕快穩定,一直到 150 公里後經過連續陡爬坡才感受到肌肉力量衰退,但還是保持在不影響後續跑步的感覺上去完成。




【跑步 42.2 公里】

這場賽事的號碼是依照選手的報到順序去排,並不是按年齡組劃分,只有職業組或 AWA 選手身份會被安排在比較前面的號碼,像我因為比較早報到而且是 AWA 金標選手,所以號碼是 131。因此,一路上你都沒辦法從號碼得知這位選手是不是跟你同組,加上 Rolling 出發時差可能在 30 分鐘以上,整個過程你很難知道身邊的人是不是同組對手,或是跟他們相差多少時間,你只能跟自己對抗,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比賽。


開始跑步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曬,而氣溫還在慢慢上升中,感覺還可以。



騎車結束後我對自己的名次是毫無概念,到底追過多少人,或者被多少人追過?I have no idea!心裡面只想著趕快去完成最後一項馬拉松。至於總成績,腦海裡快速計算一下,雖然游泳比普悠瑪快了 3 分鐘,但騎車慢了 13 分鐘,加上轉換區比較遠,要破 PB 幾乎是要跑出一個接近 3 小時的馬拉松,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但感覺只要跑得夠好,應該是有機會在 9:45,甚至 9:40 內完成!


有樹蔭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下車穿鞋後自我感覺肌肉狀況是蠻好的,甚至比普悠瑪的時候還好一些,可能是低濕度的關係,跑起來更加輕快,加上公園裡又是眾多觀眾吶喊,第一公里失控只花了 4:18 就完成,遠遠超過預定的速度。後來才逐漸把配速壓下來,但還是維持在 4:30~4:35/km 左右,一路上超越了很多選手,身體感覺還是相當不錯,心想在這氣溫跟濕度跑這個配速也還算合理,就繼續嘗試維持下去看看......


除了在公園裡面繞之外,也會經過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路邊餐廳裡的客人大部分也都會為選手歡呼鼓掌!



跑步賽道是要進行兩圈,完成第一圈後體感還是蠻不錯的,但時間來到下午 3 點,太陽的熱情融化了大部分選手的配速,也包括我在內。來到 24 公里左右我意識到第一圈速度真的開太快了,大腿開始變得緊繃缺乏彈性,心裡也開始盤算著接下來該怎麼跑比較好,從這時候開始降速、每個水站都停下來喝運動飲料、淋冰水降溫,但就是每況越下,想要跑回 5:00/km 內都感覺很困難。這應該也算是我目前 226km 馬拉松後半程失速最嚴重的一次,只能怪我前半馬野心太大,跑得不夠保守了,可能最後這十多公里都只能慢慢跑回去了......


第二圈痛苦全寫在臉上。



但在 IRONMAN 的比賽裡就是什麼都有可能,劇情在 34 公里的補給站處來了個轉折,此時我被一位大哥超過,心想反正也剩 8 公里了,就咬牙跟跟看吧。跟著跟著身體好像又發動了起來,可以跑回到 4:40~4:50/km,他的速度也很穩定,我只要專心跟著他身後就可以。就這樣一路跑到 40 公里處,我真的感到力歇了才放棄跟住,慢慢跑回終點。事後回想,要不是沒有跟上這位大哥,這次我可能就保不住 Sub-10 的成績了!


全靠這位紅色三鐵衣的大哥,讓我有目標跟住,最後才保住 Sub-10!

跟著他跑的最後幾公里很漫長。



終點前終於又看到老婆,並把澳門旗交給我;上次在 Kona 因為確診的關係,當下我完全沒有心情拿旗子進終點,這次終於可以好好把澳門旗送進 IRONMAN 奧地利的終點了。說來奇怪,在 IRONMAN 官網上查成績其實是可以看到澳門的區旗圖案的,但終點的顯示幕上卻只寫著「MAC」(澳門的英文簡稱),沒有澳門區旗的圖案。我作為全場唯一的澳門人,也是賽場上極少數的亞洲臉孔,雖然成績不算頂尖,但還是很希望讓大家看看我來自哪裡!



我猜現場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是哪個地方的旗子。


最終總成績是 9 小時 57 分 44 秒,是我首次在 IRONMAN 賽事中達成 Sub-10,在 M30~34 組中排第 27 名,全場 156 名。



在這裡一定要好好感謝我的好老婆,幫忙規劃行程、住宿等雜務,讓我輕鬆很多;我們都是第一次來歐洲,沒有你的協助我應該不會想要自己一個來比賽,希望賽後的旅程你有玩得開心。


結婚三週年快樂 (๑¯◡¯๑)

關於世錦賽名額


如賽前預料,今年這場 IRONMAN Austria 有 175 個世錦賽名額,而我身處的 M30-34 組最終分配到 22 個名額,而且大部分選手都沒有要拿,所以很快就 Roll down 給 27 名的我了。

但賽前就說了,我今年已經決定不會去法國尼斯舉辦的世錦賽,除了是因為三個月內飛兩趟歐洲比賽太傷錢包外,再來是如果你是很認真在訓練、認為要很有實力的選手才有資格去IRONMAN 世錦賽的話,在現場的你並不會覺得這個尼斯世錦賽資格是有多厲害,因為名額根本多到發不完(比留守在現場的選手還要多的感覺);所以我只是上台紀念一下,並沒有去完成報名程序。


老實說,今年 IRONMAN 這樣大量派發世錦賽名額,我不認為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很多國外選手也一樣是這麼想;在現場我感受到異常的冷清,被喊到名字然後激動 Say Yes 的情境也不復再。

曾經,獲得 IRONMAN 世錦賽名額可以說是業餘選手們的至高榮耀,因為你得有實力排在分組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才有機會獲得,那對大多數選手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如今,像我這種只有分組 27 名都可以輕鬆獲得名額,說實在並沒有高興的感覺。不僅如此,很多組別到場的人數比分配到的名額還要少,主持人多次說道「現場還有誰昨天完賽但沒有喊到名字的?可以來領世錦賽名額喔!」說穿了,其實你只要有完賽,基本上都可以拿得到名額。


也許,IRONMAN 很想再持續擴大規模及影響力,今年才會開始把世錦賽分拆男女兩地進行,以容納更多更多的參賽選手。但當過去難以取得的 IRONMAN 世錦賽資格變得不再稀少、人人皆能參與,失去了過去的光環,加上其他賽事組織如 Challenge、PTO 等的競爭,IRONMAN 是否有足夠的魅力留住選手?留待時間去驗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找出自己的跑步功率區間?

跑步功率最重要的數據:找出自己的臨界功率

【自行車訓練】功率沒有告訴你的事:你的騎乘方式偏向那一種類型?

步幅變大的秘訣:腳掌拉起的技巧

跑步功率計量化跑步技術: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

【自行車功率訓練】20 分鐘最大平均功率從 220W 進步到 258W